在环境监测领域,标准气体(标气)的配置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核心环节。无论是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(CEMS),还是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(AQMS),标气的科学配置方案直接影响监测系统的性能与合规性。本文将从行业规范、配置要求、制备方法及常见问题等角度,全面解析环境监测标气的配置方案。
一、标气配置的法规与技术要求
根据《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(HJ75-2017)》,标气配置需满足以下核心要求:
- 标气种类
- 零气:需满足二氧化硫(SO₂)、氮氧化物(NOx)浓度≤0.1μmol/mol,二氧化碳(CO₂)≤400μmol/mol,一般使用高纯氮气(纯度≥99.999%)。
- 量程标气:包括SO₂、NOx、O₂的高、中、低三种浓度标气。例如,高浓度标气为满量程的80%-100%,中浓度50%-60%,低浓度20%-30%。
- 特殊要求:若监测目标为超低排放污染源,需额外配置低于排放限值的标气。
- 标气认证与有效期
- 必须使用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一、二级标准气体,不确定度≤±2%。
- 标气需贮存在铝或不锈钢气瓶,定期检查有效期,避免过期使用。
- 稀释设备要求
- 低浓度标气可通过高浓度标气经等比例稀释装置制备,稀释精度需≤1%。

二、典型配置方案及设备选型
- 固定污染源CEMS标气配置
- 基础配置:零气瓶(高纯氮气)、SO₂量程标气、NOx量程标气、O₂量程标气各1瓶,共需至少10瓶(含高、中、低浓度)。
- 推荐容量:通常采用8L钢瓶,高纯氮气与混标(多组分标气)搭配使用。
-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(AQMS)配置
- 核心设备:动态气体校准仪、零气发生器、多气体混合装置,支持自动校准功能。
- 标气类型:除常规污染物标气外,还需配置气象参数(温湿度、气压)校准用气体。
三、标气制备的关键技术
- 静态配气法
- 适用于小批量标气制备,通过注射器或配气瓶混合原料气与稀释气,操作简单但精度较低。
- 动态配气法
- 采用流量控制器调节原料气与稀释气的比例,实现连续供气,精度高且适用于低浓度标气制备,是CEMS的首选方法。
- 渗透管法
- 通过恒温渗透装置控制气体释放速率,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(VOCs)等特殊标气的精准制备。
四、标气校准与维护要点
- 校准周期
- 抽取式CEMS需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系统校准,包括零点、量程漂移及示值误差检测。
- 校准流程
- 步骤:依次通入零气→高浓度标气→零气→中浓度标气→零气→低浓度标气,重复3次取均值。
- 误差控制:示值误差需按HJ75-2017附录公式计算,确保符合±2%标准。
- 设备维护
- 定期检查气瓶密封性,避免泄漏;稀释装置需每年校准,确保精度达标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- 标气浓度偏差大
- 原因:稀释装置精度不足或气瓶过期。
- 对策:采用经计量认证的稀释设备,并建立标气有效期台账。
- 监测数据漂移
- 原因:零点未定期校准或环境温湿度波动。
- 对策:增加校准频率,配置站房恒温恒湿系统。
- 多组分标气交叉干扰
- 原因:标气混合比例不当。
- 对策:选择惰性气体(如高纯氮)作为稀释气,减少化学反应干扰。
六、总结与建议
环境监测标气的配置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(如HJ75-2017、HJ76-2017),结合监测场景选择适配的标气种类与制备技术。企业应优先选用具备计量认证的供应商,并建立完善的标气管理与校准制度,确保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和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。
对于复杂场景(如超低排放、VOCs监测),建议委托专业机构定制标气方案,并配备智能校准系统,以提升监测效率与合规性。
通过科学的标气配置与规范化管理,环境监测系统将更好地服务于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,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